平市教发〔2014〕277号
关于印发《平凉市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平凉工业园区教育办:
现将《平凉市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平凉市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平凉市教育局
2014年11月3日
平凉市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 ── 2017年)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精神,依据《平凉市教育局关于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学段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主线,按照“抓初中、促高中、带小学”的工作思路,围绕“高起点、低重心、厚基础”的工作原则,抓课堂改革,抓课程建设,抓评价体系改革,抓整体统筹,抓学段衔接,形成持续推进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识与合力。
二、总体目标
通过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列行动,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有新成效,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有新进展,在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上有新探索,在综合素质评价上有新突破。基本建立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配合的课改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教学与管理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考核评价体制,形成较为完备的课程改革推进体系,整体提高课程改革领导能力和实践水平。
三、基本原则
1.方向性。按照“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发展学生”的课改理念,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课改措施,确保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2.特色性。根据本区域、本学校的办学特点,在课程设置体系化、课程内容校本化、课堂教学高效化、综合评价系列化、校园文化特色化等方面深入探索,促进课程改革特色化发展。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改革自主权,鼓励学校大胆探索,丰富课程体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和高效课堂的实现形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3.整体性。各县(区)和学校要按照市教育局《关于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系统研究本区域、本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和课程改革的推进现状,统筹设计课改推进方案和行动计划。
4.渐进性。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要求,按计划、分步骤渐进实施课程改革整体计划,确保计划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四、分项目标
(一)课堂教学改革
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总原则,着力构建学生学习机制、教师教学机制和课堂运行机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改重点由经验模仿向本土化生长的转移,由通识化移植向学科化探索的转移。下移重心,注重实际,走学科教学自主化多样化发展之路。
(二)课程体系建设
开齐上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因地因校制宜规范学校课程开发开设,基本建立三级课程相互促进、融合生长的课程体系。尊重学校和教师的首创精神,初步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多样化、序列化。
(三)研训机制建设
构建区域教研平台,强化校本教研。在课堂教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小规模学校办学研究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面向一线、尊重实践”的原则加强教师培训,搭建校长和教师培训的系列平台。
(四)课程资源建设
围绕课堂教学,强化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整合教材和各种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资源整合中的作用,促进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良性融合。
(五)特色学校建设
立足校本和办学传统,规划特色学校建设方案。通过特色文化、特色课程、特色教研、特色评价等系列创建活动,建成一批文化氛围浓郁、办学特色鲜明的示范学校。
(六)评价方式改革
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和考试;探索完善中考改革;以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内容,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有效衔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按照国家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和基本要求,先行先试,稳步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五、分阶段实施内容
第一阶段(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
1.制定工作方案。根据《关于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各县(区)在对本区域课堂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校本教研、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开发、考试评价改革等情况总结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区域实际的持续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各初中学校参照市县(区)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制定本校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方案和计划。
2.出台《平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意见》,规范校本教研,发挥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支撑作用。依托平凉市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初中学校教学教研管理人员课程改革执行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3.修订完善《平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进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化试点,在初中建成第一批《中小学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综合评价平台》试点学校。
4.开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展示交流活动。开展校报校刊、各类学校课程实施(活动)方案、校本教材展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的实施意见》。
5.开展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讲赛活动和平凉名师“三个一”系列活动。
6.依托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召开初中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依托平凉市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初中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7.开展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命名全市第一批课改示范学校。
8.启动市级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出台《平凉市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意见(试行)》。用三年左右时间,分级分批建立30所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培养模式、队伍建设、评价改革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市级特色学校。
9.建成“一三三”课改平台(一网三群三联盟)。更新“平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网页;建成平凉市“高中课改群”、“初中课改群”、“小学课改群”三个QQ群;先期建立平凉市初中“课程改革学校联盟”。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教学平台,初步形成全市范围内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机制。
10.拟定《平凉市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改革方案》,探索中考与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探索初中和高中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的课改运行和考试招生机制。
第二阶段(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
1.以小规模学校教科研工作、校本教研能力建设、联片教研和区域教研、课堂教学能力建设为主题,开展校长、教师专题培训活动。
2.开展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讲赛活动(包括教师讲赛、校长及中层以上教学教研管理人员讲赛两部分)。开展平凉名师“三个一”系列活动。
3.开展以“小组合作学习”和“导学案”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
4.依托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召开初中物理与化学、体育与艺术和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依托平凉市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初中物理、化学、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5.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学校建成第一批理科综合实验室和文科实验室;利用当地社会资源,确立一批初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高中学校课程开设与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督查调研。
6.开展全市中小学基础学科教师说课大赛。
7.出台《平凉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全面规范和强力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高中建成第一批《中小学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综合评价平台》试点学校。开展全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观摩交流活动。
8.建立平凉市高中“课程改革学校联盟”,在高中课程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9.建立平凉名师资源库。吸收“陇原名师”、“平凉名师”、全市综合性讲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和优秀评委,组建“平凉市课程改革专家团”。
10. 开展学校“办学理念”交流展评活动和特色学校观摩活动,评选命名第一批市级“特色实验学校”。
第三阶段(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
1.在全市初中全面建立中小学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综合评价平台,初步实现全市初中师生综合评价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在小学建成第一批《中小学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综合评价平台》试点学校。开展全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观摩交流活动。
2.开展全市中小学年度课堂教学讲赛活动(包括教师讲赛、校长及中层以上政教教辅管理人员讲赛两部分)。开展平凉名师“三个一”系列活动。
3.依托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召开初中思品与历史、地理与生物和小学英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依托平凉市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初中思品与历史、地理与生物和小学英语、科学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4.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核心内容,开展高中学校校长及教学管理人员课程改革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培训活动。
5.依托平凉市教育培训中心,开展以适应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系列专题培训活动。全面启动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
6.建立平凉市小学“课程改革学校联盟”,在小学课程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7.开展全市中小学基础学科教师微课教学大赛。成立平凉市教科所慕课(翻转课堂)中心,选择有条件的学校组成慕课(翻转课堂)联盟,进行慕课和翻转课堂实验。
8.召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总结会,表彰奖励课程改革先进县(区)、先进教研机构、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优秀校长、优秀教研人员。
六、实施保障
1. 组织保障
落实课程改革以县为主强力推进的原则。各县(区)教育局成立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坚持把推进课程改革作为县(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工作小组负责方案制定、问题诊断、过程管理、数据采集,及时总结课程改革进展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2.机制保障
建立教育督导、教育科研和业务科室相互配合、合作推进的工作机制。市县(区)督导室要在保障课改计划的有效实施上跟进督导;市县(区)教研部门在课程改革重点工作推进上开展有效合作;市县(区)信息中心和相关业务科室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
3.教研保障
聘请教育科研院所、一线教育专家等市内外课程改革专家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专业支持。建立市教科所、县(区)教研机构、基层学校三级联动运行机制。在全市范围内遴选理论水平好、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组成市级研训队伍,为持续推进课程改革提供人才支持。
4.评价保障
建立健全对县(区)和学校评价方案,通过科学评价保障课程改革。市教育局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方案和校长评价标准;市教科所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市县(区)教研部门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建立考试与评价信息化平台。